石斛夜光丸乃中医眼科临床常用之传统名药,因功能滋阴补肾、清肝明目,故多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但经核查对该药方剂原始资料《原机启微》发现,其药味兼杂,寒温补泻并具,还有剂量不少的犀牛角、羚羊角伍用其中,又因犀角被禁用,羚羊角价昂而北京同仁堂调整了用药,减去犀牛角、羚羊角加味而成石斛明目丸,为了继承发扬的需要,有必要对该药方剂与组成药味进行较详细的解析,故撰文如下。
石斛夜光丸方剂的出处
石斛夜光丸方剂出处已明,即出自《原机启微》,为什么还要提出出处呢?其理由有三:①石斛夜光丸出自《原机启微》“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证下之方,其中作者提出治疗此病的方剂还有于金磁珠丸(出自《千金方》)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羡补药也。益阴肾气丸(出自《东垣试效方》)壮水药也。滋阴地黄丸出自《东垣试效方》那么石斛夜光丸是否有可能出自其他方书呢?
②为什么有如此较大剂量的犀牛角和羚羊角伍人石斛夜光丸中,因为中医眼科治疗内障眼病,在明清两代很少并用犀牛角和羚羊角的,既用则剂量亦小(据统计在《原机启微》的40张内服方中,仅有一张治疗小儿斑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的羚羊角散),故疑似该方是否为前朝所制方剂。③有些资料中提出本方不是出自《原机启微》,如《中华本草精选本》。
在石斛项下,药论中提到“按《苏沈良方》斛夜光丸,专治目光不敛,神水散大……”;《中国基本中成药》一部中,石斛夜光丸配方来源为《瑞竹堂经验方》;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眼科学》说本方出自《审视瑶函》。基于以上原因,就有必要弄清“石斛夜光丸”的出处,为此特查阅了如下书籍。
《东垣试效方》在“论瞳子散大并方”中确有滋阴地黄丸和益阴肾气丸,而没有石斛夜光丸,而且该书眼门目录中也无此方。《苏沈良方》刊于宋代1075年乃苏轼、沈括所著。在卷第七治眼齿病中并无此方。《瑞竹堂经验方》约刊于1326年乃沙图穆苏所撰,于卷九头面口眼耳鼻门中无有此方。
至于《审视瑶函》一书中确有“石斛夜光丸”.是载于卷二中,乃傅仁宇将《原机启微》中有关“18个病证”连同相应方剂照录其中而没有言明其中出处,故人错认石斛夜光丸出自傅仁宇之手。经查阅《审视瑶函》傅仁宇所述眼病108症中没有用过石斛夜光丸。除此还在计算机中检索了《中华药典》光盘(该光盘记载中医古籍约700种),盘中虽有书籍载有石斛夜光丸,但均为1370年以后刊出,从所查文献看石斛夜光丸之出处应属《原机启微》。如同道发现石斛夜光丸另有出处,请及时撰文,以供学习。
石斛夜光丸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药物组成:天门冬焙 人参 茯苓各二两 五味炒半两干菊花七钱麦门冬 熟地黄各两菟丝子酒浸干山药枸杞各1钱 牛膝浸 杏仁去皮尖各1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肉苁蓉川芎炙甘草枳壳麸青葙子防风黄连各半两 草决明八钱乌犀镑 羚羊角镑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九。温酒盐汤任下。
上方,羡补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门冬、人参、菟丝子之通肾安神。强阴填精也。臣以五味子、麦门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地黄之敛气除湿。凉血补血也。佐以甘菊花、蒺藜、石斛、肉苁蓉、川芎、甘草、枳壳、山药、青葙子之疗风治虚,益气祛毒也。使之防风、黄连、草决明、羚羊角、生乌犀之散滞泄热,解结明目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
此从则顺之治法也。
由于以上资料是原录于1370年撰写之《原机启微》距今已近600余年,且倪维德文笔精奥,令今人及初学者不易理解,特将《中国基本中成药》一部中有关石斛夜光丸相应资料摘要如下,以供同道参考。方义分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升腾润养于目,而目睛光彩。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肾阴亏损,则虚火上炎,熏灼目窍,而致目病。
故方中用熟地、枸杞子、天门冬、石斛、肉苁蓉、菟丝子、生地黄、五味子、麦门冬、牛膝等补肝肾,生精养血为之君。
人参、怀山药、茯苓、甘草,补益元气为臣,有阳生阴长之功。犀角、羚羊角、黄连、菊花、青葙子、决明子、白蒺藜等可清热泻火,平肝潜阳,祛风除翳为佐。用苦杏仁、川芎、枳壳、防风等行气导滞,升发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使,全方配伍,补泻并用,即可益气填精,滋补肝肾,又能清热祛风,平肝潜阳,有祛邪扶正之功,对内障眼病,虚实挟杂之候,极为合适。
石斛夜光丸的临床应用
本方系扶正与祛邪兼施之明目除翳剂,多用于治疗圆翳内障,瞳神散大,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青盲等眼病。应用本丸的基本指征是阴虚火旺之头目眩晕,视物模糊,或瞳孔散大,或眼前出现黑花,迎风流泪,舌红,脉细数。凡属元气已伤,肝肾两亏,兼有火邪者,皆可应用。
圆翳内障:表现为双眼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早期眼前有黑影随眼珠动而转动,视物昏花,不耐久视,老花眼的度数减低,或变为近视,单眼复视或多视,以后视力逐渐减退。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瞳神散大:表现为瞳神扩大,不能敛聚缩小,视物模糊,双眼干涩不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西医所指瞳孔紧张征(艾迪氏瞳孔)、反射瞳孔
扩大强直(四叠体型强直)以及痉挛性瞳孔扩大(颠倒型Homer综合征)等。见以上临床表现者属之。
开角型青光眼:表现为时轻时重,眼压常波动在30mmHg左右。眼胀,头额偏痛,视力疲劳,神疲乏力,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青盲:发病缓慢,一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昏朦,直至不辨人物,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瞳神内无任何气色可辨,全身见头晕耳鸣,腰酸遗精,双目干涩。西医诊为视神经萎缩,慢性球后视神经炎等,见前述临床表现者皆可用之。
无时冷泪:初始遇冷风刺激则泪出较多,以后不分冬夏,有风无风皆泪水常流,由于频频揩擦,至使内眦及下睑部皮肤潮红或粗糙皲裂;全身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脉细数无力。西医之泪囊吸力不足,见上述表现者,按此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