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
通用名称:欣维宁
其他名称: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 【成份】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替罗非班,其化学名称为:N-(正丁基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水合物。
- 【价格】
-
410.4-412.4元
- 【剂型】
-
片剂
- 【适应症】
-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 【不良反应】
-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在PRISM—PLUS(血小板受体遏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限于有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和RESTORE(替罗非班对结果和再狭窄的随机疗效研究)研究中用TIMI**标准判定的严重和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如下: +除有禁忌症外,病人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
- 【禁忌】
-
尚不明确。
- 【注意事项】
-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 1.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 2.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3.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毫米3 4.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 5.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 6.近期硬膜外的手术 7.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 8.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毫米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Hg) 9.急性心包炎 10.出血性视网膜病 11.慢性血液透析 出血的预防 因为盐酸替罗非班遏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
- 【药物相互作用】
-
对于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当盐酸替罗非班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 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遏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病人(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的血浆清除率相似。这些药物对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没有具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是:醋丁洛尔、醋氨酚、阿普唑仑、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替洛尔、溴西泮、卡托普利、地西泮、地高辛、地尔硫卓、多库酯钠、依那普利、呋塞米、优降糖、肝素、胰岛素、异山梨酯、左旋甲状腺素、劳拉西泮、洛伐他汀、甲氧氯普胺、美托洛尔、吗啡、硝苯地平、硝酸酯类、奥美拉唑、奥沙西泮、氯化钾、普萘洛尔、雷尼替丁、辛伐他汀、硫糖铝和替马西泮。
- 【药理作用】
-
药理学 血小板激活、粘附和聚集是粥样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缺血综合症即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以及冠脉血管成形术后心脏缺血性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问题。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 体外试验显示,盐酸替罗非班可遏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延长健康人与冠心病病人的出血时间(BT),这表明盐酸替罗非班可强效遏制血小板功能。遏制的时间与药物的血浆浓度相平行。停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以0.15μg/kg/min的速度输注4小时,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近乎最大程度地遏制血小板聚集,对延长出血时间有轻度的相加作用。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盐酸替罗非班静脉两步输注方案(在肝素及阿司匹林应用条件下负荷输入0.4μg/kg/min30分钟,而后0.1μg/kg/min至48小时),于输注期间可以遏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约90%及延长出血时间2.9倍。在30分钟负荷输注时可迅速遏制并在输注期间保持这种遏制程度。 在冠脉血管成形术病人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步静脉输注方案(负荷量10μg/kg静脉推注,在5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μg/kg/min维持输注16-24小时,与肝素及阿司匹林联用,几乎对所有病人都可达到遏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于90%。5分钟推注并维持输注可快速达到近乎最大程度的遏制。停止输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毒理学 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或大鼠单次静脉用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约是>5mg/kg。5mg/kg的最大剂量(为推荐每日人体用剂量的22倍)受化合物溶解度和最大可接受剂量容积的限制。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的单次口服用LD50大约是>500mg/kg。在静脉或口服给药的研究中,未见到死亡、异常体征或与药物相关的体重改变。 在大鼠及狗中经一系列连续静脉输注5周的毒性研究评估了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毒性。使用治疗剂量达108小时都无需停药。 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致癌危险性尚未作过评估。 盐酸替罗非班在微生物及V-79哺乳类细胞的致突变实验为阴性。此外,在实验室碱性洗出液及染色体畸变实验中未见直接遗传毒性。在这些检验中替罗非班的浓度高达30mmol/L,相当于人推荐治疗剂量平均血浆浓度的20,000倍以上。文献资料显示,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经静脉用量达5mg/kg(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在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中未诱发染色体畸变。 在雄性及雌性大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剂量至5mg/kg/日的一项研究中,未见对生育及生殖能力有何影响。这些剂量大约是推荐用于人体每日最高剂量的22倍以上。大鼠及兔的发育毒性研究也未见对母体或幼胎有毒性证据。再有,通过宫内接触及哺乳对大鼠性成熟的一项潜在发育毒性研究表明关于死亡、生长、发育及F1代性成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影响。在有关发育毒性研究中,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最高剂量达5mg/kg/日(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
- 【贮藏】
-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有效期】
-
18个月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41165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宁波大昌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宁波奉化市溪口镇奉通北路500号
联系电话:0574-88862858,88856789,88860789
- 【药品名称】
-
欣维宁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 【成份】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替罗非班,其化学名称为:N-(正丁基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水合物。
- 【适用症】
-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 【不良反应】
-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在PRISM—PLUS(血小板受体遏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限于有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和RESTORE(替罗非班对结果和再狭窄的随机疗效研究)研究中用TIMI**标准判定的严重和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如下: +除有禁忌症外,病人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
- 【注意事项】
-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 1.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 2.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3.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毫米3 4.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 5.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 6.近期硬膜外的手术 7.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 8.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毫米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Hg) 9.急性心包炎 10.出血性视网膜病 11.慢性血液透析 出血的预防 因为盐酸替罗非班遏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
- 【药物相互作用】
-
对于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当盐酸替罗非班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不良相互作用。 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遏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病人(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的血浆清除率相似。这些药物对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没有具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是:醋丁洛尔、醋氨酚、阿普唑仑、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替洛尔、溴西泮、卡托普利、地西泮、地高辛、地尔硫卓、多库酯钠、依那普利、呋塞米、优降糖、肝素、胰岛素、异山梨酯、左旋甲状腺素、劳拉西泮、洛伐他汀、甲氧氯普胺、美托洛尔、吗啡、硝苯地平、硝酸酯类、奥美拉唑、奥沙西泮、氯化钾、普萘洛尔、雷尼替丁、辛伐他汀、硫糖铝和替马西泮。
- 【药理作用】
-
药理学 血小板激活、粘附和聚集是粥样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缺血综合症即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以及冠脉血管成形术后心脏缺血性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问题。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 体外试验显示,盐酸替罗非班可遏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延长健康人与冠心病病人的出血时间(BT),这表明盐酸替罗非班可强效遏制血小板功能。遏制的时间与药物的血浆浓度相平行。停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以0.15μg/kg/min的速度输注4小时,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近乎最大程度地遏制血小板聚集,对延长出血时间有轻度的相加作用。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盐酸替罗非班静脉两步输注方案(在肝素及阿司匹林应用条件下负荷输入0.4μg/kg/min30分钟,而后0.1μg/kg/min至48小时),于输注期间可以遏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约90%及延长出血时间2.9倍。在30分钟负荷输注时可迅速遏制并在输注期间保持这种遏制程度。 在冠脉血管成形术病人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步静脉输注方案(负荷量10μg/kg静脉推注,在5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μg/kg/min维持输注16-24小时,与肝素及阿司匹林联用,几乎对所有病人都可达到遏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于90%。5分钟推注并维持输注可快速达到近乎最大程度的遏制。停止输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毒理学 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或大鼠单次静脉用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约是>5mg/kg。5mg/kg的最大剂量(为推荐每日人体用剂量的22倍)受化合物溶解度和最大可接受剂量容积的限制。盐酸替罗非班对小鼠的单次口服用LD50大约是>500mg/kg。在静脉或口服给药的研究中,未见到死亡、异常体征或与药物相关的体重改变。 在大鼠及狗中经一系列连续静脉输注5周的毒性研究评估了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毒性。使用治疗剂量达108小时都无需停药。 盐酸替罗非班的潜在致癌危险性尚未作过评估。 盐酸替罗非班在微生物及V-79哺乳类细胞的致突变实验为阴性。此外,在实验室碱性洗出液及染色体畸变实验中未见直接遗传毒性。在这些检验中替罗非班的浓度高达30mmol/L,相当于人推荐治疗剂量平均血浆浓度的20,000倍以上。文献资料显示,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经静脉用量达5mg/kg(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在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中未诱发染色体畸变。 在雄性及雌性大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剂量至5mg/kg/日的一项研究中,未见对生育及生殖能力有何影响。这些剂量大约是推荐用于人体每日最高剂量的22倍以上。大鼠及兔的发育毒性研究也未见对母体或幼胎有毒性证据。再有,通过宫内接触及哺乳对大鼠性成熟的一项潜在发育毒性研究表明关于死亡、生长、发育及F1代性成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影响。在有关发育毒性研究中,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最高剂量达5mg/kg/日(推荐用于人每日最大剂量的22倍)。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宁波大昌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宁波奉化市溪口镇奉通北路500号
联系电话:0574-88862858,88856789,88860789
全部
药品名称
成份
剂型
适应症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贮藏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