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
通用名称:维生素K4片
其他名称:
- 【成份】
-
- 【价格】
-
1.8-2.8元
- 【剂型】
-
片剂
- 【适应症】
-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遏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 【不良反应】
-
口服后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肝病患者慎用。
- 【禁忌】
-
尚不明确
- 【注意事项】
-
1 下列情况应用时应注意:(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补给维生素K时应特别谨慎。(2) 肝功能损害时,维生素K的疗效不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极少恢复正常,如盲目使用大量维生素K治疗,反而加重肝脏损害。(3) 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用维生素K治疗无效。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维生素K的用量及给药次数。
- 【药物相互作用】
-
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类、奎尼丁等也均可影响维生素K的效应。
- 【药理作用】
-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通常称这些因子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维生素K促使因子Ⅱ、Ⅶ、Ⅸ和Ⅹ合成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天然的维生素K有K1、K2,为脂溶性,其吸收有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有K3、K4,前者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后者为乙酰甲萘醌,为水溶性,其吸收不需要胆汁的存在。
- 【贮藏】
-
密封、遮光、置阴凉干燥处。
- 【有效期】
-
尚不明确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3020071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108号
联系电话:0571-88085858
- 【适用症】
-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遏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 【不良反应】
-
口服后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肝病患者慎用。
- 【注意事项】
-
1 下列情况应用时应注意:(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补给维生素K时应特别谨慎。(2) 肝功能损害时,维生素K的疗效不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极少恢复正常,如盲目使用大量维生素K治疗,反而加重肝脏损害。(3) 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用维生素K治疗无效。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维生素K的用量及给药次数。
- 【药物相互作用】
-
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水杨酸类、磺胺类、奎尼丁等也均可影响维生素K的效应。
- 【药理作用】
-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通常称这些因子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维生素K促使因子Ⅱ、Ⅶ、Ⅸ和Ⅹ合成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天然的维生素K有K1、K2,为脂溶性,其吸收有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有K3、K4,前者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后者为乙酰甲萘醌,为水溶性,其吸收不需要胆汁的存在。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108号
联系电话:0571-88085858
全部
药品名称
成份
剂型
适应症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贮藏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