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名称】
-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其他名称:
Aspirin
- 【成份】
-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分子式:C9H8O4分子量:180.2
- 【价格】
-
12-140元
- 【剂型】
-
片剂
- 【适应症】
-
遏制血小板聚成,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和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偏头疼、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漏和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 【不良反应】
-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 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 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 g/L后出现。 (3) 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 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 逾量或中毒表现:① 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 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 【禁忌】
-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 2.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3.急性胃肠道溃疡; 4.出血体质; 5.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6.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7.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8.与氨甲蝶吟(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9.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 【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时使用阿司匹林应谨慎: 1.对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它过敏反应。 2.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 3.与抗凝药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4.对于肾功能或心血管循环受损的患者(例如,肾血管性疾病、充血性心衰,血容量不足、大手术、败血症或严重出血性事件),乙酰水杨酸可能进一步增加肾脏受损和急性肾衰竭的风险。 5.对于严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乙酰水杨酸可能诱导溶血或者溶血性贫血。可增加溶血风险的因素如高剂量、发热和急性感染。 6.肝功能损害; ·布洛芬可能干扰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如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应咨询医生。 7.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它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包括支气管哮喘,花粉热,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这也适用于对其它物质有过敏反应的患者(例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 8.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遏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 9.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 【药物相互作用】
-
禁用: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水杨酸和氨甲蝶吟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氨甲蝶呤的肾清除)(见禁忌)。 合用时应慎重:1.氨甲蝶呤(剂量小于15mg/周):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水杨酸和氨甲蝶呤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氨甲蝶呤的肾清除)。 2.布洛芬:合用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遏制作用。具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使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受限(见注意事项)。
- 【药理作用】
-
本品能遏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 【贮藏】
-
阴凉贮存(20℃以下)
- 【有效期】
-
60个月,有效期后请勿使用。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130078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276号
联系电话:0311—87036208
- 【成份】
-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分子式:C9H8O4分子量:180.2
- 【适用症】
-
遏制血小板聚成,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和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偏头疼、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漏和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 【不良反应】
-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 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 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 g/L后出现。 (3) 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 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 逾量或中毒表现:① 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 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 【禁忌】
-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 2.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 3.急性胃肠道溃疡; 4.出血体质; 5.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6.严重的肝功能衰竭; 7.严重的心功能衰竭; 8.与氨甲蝶吟(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9.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 【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时使用阿司匹林应谨慎: 1.对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它过敏反应。 2.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 3.与抗凝药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4.对于肾功能或心血管循环受损的患者(例如,肾血管性疾病、充血性心衰,血容量不足、大手术、败血症或严重出血性事件),乙酰水杨酸可能进一步增加肾脏受损和急性肾衰竭的风险。 5.对于严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乙酰水杨酸可能诱导溶血或者溶血性贫血。可增加溶血风险的因素如高剂量、发热和急性感染。 6.肝功能损害; ·布洛芬可能干扰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如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应咨询医生。 7.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它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包括支气管哮喘,花粉热,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这也适用于对其它物质有过敏反应的患者(例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 8.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遏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 9.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 【药物相互作用】
-
禁用: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水杨酸和氨甲蝶吟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氨甲蝶呤的肾清除)(见禁忌)。 合用时应慎重:1.氨甲蝶呤(剂量小于15mg/周):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水杨酸和氨甲蝶呤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氨甲蝶呤的肾清除)。 2.布洛芬:合用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遏制作用。具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使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受限(见注意事项)。
- 【药理作用】
-
本品能遏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 【生产企业】
-
企业名称: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276号
联系电话:0311—87036208
全部
药品名称
成份
剂型
适应症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贮藏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