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氯普鲁卡因,其化学名称为:4-氨基-2-氯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3H19ClN2O2·HCl 分子量:307.22 辅料:本制剂未使用辅料。
功能主治
临床用于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骶管和硬膜外麻醉。浸润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用1%或2%溶液,骶管及硬膜外麻醉用2%或3%溶液。
用法用量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至所要求的浓度,可一次注射或通过留置的导管持续应用。其应用剂量随着麻醉方法、麻醉区域的血管分布状态、需要麻醉的深度和肌肉松驰的程 展开>>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并稀释至所要求的浓度,可一次注射或通过留置的导管持续应用。其应用剂量随着麻醉方法、麻醉区域的血管分布状态、需要麻醉的深度和肌肉松驰的程度、期望的麻醉时间和病人的身体状况等而不同。应该用产生期望结果所需的最小剂量和浓度。儿童、老年人、衰弱的病人和有心、肝病者剂量应减小。 推荐最大安全剂量:加入肾上腺素(1:200000)时,一次最大剂量为14毫克/千克,总剂量不超过1000毫克;不加入肾上腺素时,一次最大剂量为11毫克/千克,总剂量不超过800毫克。 当进行骶尾部和腰部硬膜外麻醉时,为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不良反应,推荐以下方法: 1.在引起完全阻断前,采用适当的试验剂量(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3毫升或2%注射液5毫升)。若因病人移动而导致硬膜外导管移出须再次置管,则应重复试验剂量。每次试验剂量应用后,应给予足够的起效时间。 2.应避免大剂量的局麻药注射液经导管一次快速注入,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将一次剂量分几次给更为安全。 3.在已知大剂量的局麻药注射液注入蛛网膜下腔的情况下,经适当的复苏后,如果导管在位,可考虑通过硬膜外导管抽出适量的脑脊液(例如10毫升)回收药物。 当作为常规方法使用时,建议的剂量如下: 1.浸润和外周神经阻断:用1%或2%的溶液(见下表) 2.骶管和腰部硬膜外麻醉:用2%或3%的溶液。骶管麻醉,开始用2%或3%溶液15~25毫升,经40~60分钟间隔后可再给同量;腰部硬膜外麻醉,可用2%或3%溶液,每次2~2.5毫升,通常总量15~25毫升,需重复使用可间隔40~50分钟,再给量要少于起始量的2~6毫升。 上述推荐的剂量用于一般成人,但根据病人的体格大小,身体状况和药液从特定部位的全身吸收率不同,最大剂量应区别对待。 肾上腺素——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制备:取1:1000肾上腺素注射液0.1毫升加入20毫升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即制成1:200000肾上腺素——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 收起>>
禁忌症
对PABA(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过敏的病人禁用本药。
价格
3.8-48.5元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药品属性
西药
注意事项
应用本品时,注射要慢,注射前和注射时要经常回抽,避免注入血管内。在用持续(间断的)插管技术时,每次补充注射前和注射时,也要进行注射器的回抽。在用硬膜外麻醉时,推荐先用试验剂量(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3%3ml或2%5ml),监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毒性以及非有意鞘内注入的体征。在临床情况允许时,应考虑应用含有肾上腺素的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作预试剂量,因为肾上腺素可以快速改变循环系统情况,可以用于判断是否有药液误入血管情况的存在。即使在给药时进行注射器回抽,并未发现回血存在,也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