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首页 > 龙胆泻肝丸 > 服龙胆泻肝汤患尿毒症十年终于告赢大药厂

服龙胆泻肝汤患尿毒症十年终于告赢大药厂

时间: 2013年02月25日 10:04  编辑: 求医网

  在诉讼之路上走了10年,台湾中医师王韵凯终于等到“迟来的正义”。

  为治疗自己的肝胆湿热症,持有中医证书的王韵凯长期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汤。直到2002年的一天,正值壮年的他晕倒在地,被家人送去急救之后,确诊患有尿毒症。

  在王韵凯曾长期服用的这种药物中,检测人员发现一种叫做马兜铃酸的物质。它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并增加肾脏癌和膀胱癌的风险。

  王韵凯将药商台湾科达制药公司告上法庭。今年6月1日,台湾“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认定药商标示不清,须赔偿王韵凯1500多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20万元)医疗费及惩罚金,创下台湾药物伤害赔偿金额的最高纪录。

  在海峡对岸,卫生法学专家、律师卓小勤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呼“太好了”。9年前,他曾在北京接触过近200名有龙胆泻肝丸服用史的肾衰竭患者,并为一些人免费代理诉讼,起诉生产厂商。可因种种原因,诉讼一一搁浅。

  “普通人要对抗大药厂,其实都是非常辛苦的。”王韵凯的代理律师李宜光说。但在他看来,这个判决至少让那些被药品伤害的人们看到一丝曙光,以后打同类官司,“会更有信心”。

  在卓小勤看来,这份“迟来的正义”已经难能可贵。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大陆,共有200多家药厂曾经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

  “这是小虾米对大鲸鱼”

  从一开始,这场诉讼就是一次力量悬殊的博弈。“我们这是小虾米对大鲸鱼,对方是药厂哎!”李宜光回忆。

  科达制药拥有32年历史,在台湾中医药界大名鼎鼎。它生产的龙胆泻肝汤也早已获得台湾卫生主管部门的许可。

  患病之前,王韵凯刚刚开设自己的中医馆,雇了30多名医生。他亲自为中医馆采购了龙胆泻肝汤,随后自己也开始服用。即使后来住进医院,他仍然把龙胆泻肝汤带在身边。

  住院第六天,主治医生吕理哲查房时发现王韵凯正在吃龙胆泻肝汤,马上制止了他。吕理哲把药物先后送往台北荣总医院和一家私人鉴定机构化验。鉴定结果都显示,龙胆泻肝汤中含有“高剂量的马兜铃酸”。

  在当时的台湾,“马兜铃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李宜光记得,自己头一回听说王韵凯的遭遇时非常惊讶,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搜索关键词“马兜铃酸”。

  在台湾,这是第一例因马兜铃酸而提起的诉讼。但李宜光3次提起刑事诉讼,每一次都被驳回。检察官采信科达提供的证据,认为由王韵凯一方提供的药品检验“可信性存疑”。直到第4次提起刑事诉讼,检察官才最终起诉。可没多久,科达负责人就得了帕金森症,无法为自己抗辩,刑事诉讼被迫停止。

  案子转向民事诉讼。在法庭上,科达声称在检测龙胆泻肝汤之前,鉴定机构没有跟科达“确认”,因而怀疑接受检验的药品是不是真为科达所产。

  凑巧的是,荣总医院毒物科当时也在进行“中药含马兜铃酸”的研究计划。研究人员跑到台北迪化街的各大药房购买不同厂家的中药,发现科达生产的龙胆泻肝汤中含有马兜铃酸。这些研究人员出庭提供了证词,并能证明接受检测的药品确实为科达产品。

  但李宜光很快发现,科达“动用一切资源”,“找媒体去攻击那些愿意挺身作证的人”。新闻开始报道,荣总医院发布了“不实报告”,“导致台湾人民不敢吃中药”,研究人员也因而被扣上“影响中医名声”的大帽子。

  无奈之下,荣总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只好当着台湾媒体的面,向民众鞠躬道歉。这场官司一时蒙上无形的压力。

龙胆泻肝丸同类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