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全县辖14个乡镇,127个行政村,幅员65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7万人,是全国文明县城、平安县城、园林县城、依法治县先进县和中国绿色名县。抚松县坚持把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以人参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抚松县是中国“人参之乡”,是道地长白山人参的主产地,人参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之首。2010年,全县人参总产值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3%;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占全县GDP的13%;112个专业村中从事人参经营的人口42164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05亿元,县域综合发展考评位居吉林省第2位。近年来,抚松县以振兴人参产业为己任,在全面完成《抚松县人参产业“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高品位规划了“抚松人参产业二次创业规划”及《抚松县人参产业“十二五”规划》,把人参产业列为抚松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坚持用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谋划人参产业,把发展人参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政策上优惠,资金上倾斜,在人参标准化种植、人参产品高科技研发、培育人参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人参品牌、建设人参流通市场平台、挖掘和弘扬人参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规范基地,夯实产业基础,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抚松”。长期以来,由于人参的销售价格低于实际价值,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国际竞争力,致富能力难以符合农民期许。为改变这种状况,抚松县建立了五大基地,通过标准化生产,推动人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建设人参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繁育人参新品种“福星01号”,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从品种上确保种植的人参品质优良。二是建设人参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人参GAP和有机认证成果为基础,大力推行“公司+标准+基地”的模式,建立了人参GAP种植基地66万平方米,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0万平方米。三是建设熟地栽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了《抚松县熟地栽参中式推广实施方案》,采用分散建设、集中管理的模式,重点选择抚松县的六个人参主产乡镇建设示范基地,全县熟地栽参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四是建设林下山参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打造抚松林下山参信誉和品牌, 抚松县制定了《抚松林下山参标准》,开展林下山参种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大力发展林下山参护育及种源培育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全县林下参面积达到32万亩。五是建设野山参保护基地。为了抢救性保护野山参资源及其生存环境,今年抚松县建立了吉林抚松野山参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5万亩。此举将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野山参资源也将得到恢复和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人参基地建设,抚松的人参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10年末,全县参业留存面积达1501.32万平方米,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26%和20.8%;水参产量933.48万公斤,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56.2%和45%。全县共有人参种植业户1.6万户,专业生产人员达到7.8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50元,已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三位,参业人均收入达到4441.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
二、建设园区,集聚产业要素,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以往抚松县的人参产业仅停留以出口原材料为主的初级加工阶段,大量的利润被国外企业赚取,严重制约了人参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集聚资源、集中要素,加快转变产业化、集约化不强的局面,通过建园区、抓龙头,催化二产抓培育,保障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了吉林省最早的人参产业专业园区,下设人参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科技研发、集散销售、文化产业等六大功能区,其中精深加工园核心区占地面积达438公顷。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带,开发高精尖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引进了南京医药、修正药业、北京首投、马来西亚参龙生物科技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经过5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人参工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园区累计投资20.75亿元,入驻企业20户,就业人数约6400人,2010年实现产值22亿元。园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人参高端产品开发,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创新科技,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人参有“百草之王”之美誉,可让它实至名归,科技研发至关重要。为促进全县人参产业向深层次发展,抚松县狠抓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抚松人参研发中心”,开展人参新品种的深度研发,提高人参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研发中心正在开展强化褐参的研发工作,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使人参的Rg3、 Rh2等特效抗癌的稀有皂苷成分含量增加。经过努力,强化褐参前期研究已经完成,即将由宏久和善堂参业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的产品研发工作,我县共有15户企业被批准列入吉林省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企业,占全省76户试点企业的五分之一,产品达到35个。目前,抚松的人参产品已经形成了以 “参美”系列化妆品、人参口服液、参茸壮骨丸、人参茎叶皂苷胶囊、人参再造丸、人参茶、人参蜜片、人参滴丸、瑞尔水缘胶囊等为代表的500余个人参精深加工产品,涵盖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及食品等五大系列。为使人参经营者熟练掌握种植、加工的科学技术,获得权威资质、持证经营,我县开展了科技大培训工作,并被列入全省首批“人参种植园技能培训”试点单位。
四、精心培育,加强规范引导,打造一流人参品牌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品牌的创立是企业有力的竞争武器。为树品牌、创名牌,抚松县着力在提高抚松人参品牌知名度上下功夫。一是政府大力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人参加工企业加盟并积极参与“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塑造工作。二是积极争取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建立起自己的监控队伍和检测机构,规范人参产业管理。三是发挥人参产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引导成立了“抚松人参协会”、“万良人参产业协会”、“北岗绿色人参促进会”等14个人参产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统一生产规程、销售渠道和价格,推进企业和广大参农联手抑制假冒伪劣产品上市。目前,全县人参产品有注册商标63个,宏久、高人、万良等30多个人参品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五、大建市场,增强辐射功能,拉动产业规模扩张
抚松县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始建于1992年,2005年投资1.2亿元完成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异地新建一期工程,使人参市场焕发了活力。2008年又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3.4万平方米的全封闭水参交易区、干品交易区、精品交易区、人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生活区及办公区的二期工程。目前,投资5600万元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的星级酒店及精品销售区的三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随着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西至辽宁恒仁、新宾,东至延边珲春,北至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等地生产的人参都在此交易,销售网络覆盖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参集散地。该市场已被商务部纳入“双百工程”,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2010年成交额达56亿元,人参价格重回高位,场内人参价格成为全国人参价格的“晴雨表”。今年又通过与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合作,在万良人参市场建设集电子标签和彩码技术为一体的溯源体系下的贸易、仓储物流基地和人参电子化交易平台。届时,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将实现流通网络信息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仓储控制自动化,市场设施和服务功能将达到国际标准。
六、出台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抚松县设立一村一品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用于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专业村的发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列支800万元,设立了人参产业健康发展基金,用于对人参龙头企业、人参实用技术推广、人参市场整治和人参文化宣传的奖励。今年县政府又出台政策,每年再增加100万元用于推广普及熟地栽种人参技术,对科研费用和实施熟地栽种人参的业户进行补贴,为保持长白山地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七、深挖内涵,弘扬产业文化,形成浓厚发展氛围
多年来,抚松县兼收并蓄关东黑土地文化、长白山文化,培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人参文化”。充分运用高端媒体,加大人参对外宣传力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人参文化研究会,开办了第一个“人参频道”,创办发行了《人参故事集》、《人参志》、《人参王国》等书籍影视作品,建设了全国首家人参博物馆。“长白山采参习俗” 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人参、唱人参、用人参的氛围已经形成,百年参乡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抚松县连续成功举办“人参节”和人参专题高峰论坛等活动,近四届人参节项目推介会上累计签约项目60余个,签约金额达150亿元。实现了“人参文化搭台,唱红经济大戏”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