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正药业用了5年时间,相继收购了兰州康顺医药器械公司,兼并重组甘肃兰药药业集团,收购青海绿色药业,如今,乘着省委、省政府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东风,植根药材之乡,面向全国,放眼全球,一路扶摇直上,成为陇药企业的龙头骨干。
整合资源,跃身陇药龙头骨干企业
扶正药业原名甘肃省定西制药厂,始建于1970年。扶正药业公司现拥有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的大容量注射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散剂等多条生产线,具有年产大容量注射剂1亿瓶、胶囊2亿粒、颗粒1亿袋的生产能力。2005年初,北京海吉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扶正药业控股股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体制活力。
资产重组,增强发展活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企业要发展,需要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基于此,2006年成功兼并兰州康顺医药器械有限公司;2007年重组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兰药集团,改制创立了甘肃新兰药药业有限公司;2010年,完成了青海绿色药业收购工作。形成了以扶正药业的中药、大容量注射剂为主,以新兰药西药和原料药为主,以康顺医疗器械和血液制品为主,以绿色药业民族药为主的产品结构完整、生产体系健全的医药生产航母。
持续投入,构筑可持续发展基石。近年来,控股公司北京海吉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向旗下医药企业注入各种发展资金近15亿元,大部分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一部分用于市场开拓、品牌塑造、团队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
投资2.7亿元建设北京亦庄医药园区,建设全国性的医药研发、销售和科研队伍培训基地。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高度评价说:“对于北京市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产业、延伸生物技术产业链将具有深远影响。”
投资1亿元在定西建成了西北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年产1亿瓶塑瓶大输液生产基地;投资0.8亿元,建设天然植物黄芪口服液生产基地;2011年新增投资1亿元,开始建设软袋大输液生产线。
投资1.5亿元改造了新兰药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原料药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和青霉素车间;投资7.8亿元,实施新兰药“出城入园”工程,在安宁区新征土地240多亩地,建设西北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建设高端运营团队,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高层次管理人才上,企业先后引进了多名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使得企业运营实力进一步得到强化,各项经营指标成倍增长。
搭建支撑平台,构筑互动发展网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扶正药业以全新经营管理模式,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新业绩:组织创建了甘肃省唯一的“中药产业现代化中心”、牵头成立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成为定西市乃至甘肃省最大的一家民营医药制造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医药行业前列。公司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GSP认证,并投资2100万元,建设符合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标准的种植基地,成为全国率先通过“三P(GAP、GMP、GSP)”认证的企业。
与此同时,在省委省政府和企业所在地兰州市、定西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备受原辅材料价格迅猛上涨和国家要求降低药品供应价格的多重压力下,2010 年,扶正药业及新兰药、兰州康顺、绿色药业等医药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纳税额5000多万元。已悄然稳坐甘肃省医药工业企业之首。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扶正药业,高度肯定了企业发展成就。
立足药材之乡做大做强陇药明星品牌
定西素称“中国药材之乡”。该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品种达300多种,种植面积达110万亩,特别是当归面积占全国70%、全省90%,药材产量达15万吨,产值11亿元。目前定西市中药材在全国市场占有份额已超过20%,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立足大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正药业立足甘肃道地药材深加工的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甘肃药品行业最耀眼的明星药品之一贞芪扶正系列产品。该产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与扶正药业以定西地道中药材黄芪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产品,是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之一,也是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曾连续数年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
公司董事长杨军介绍,扶正药业与兰药曾同属于甘肃医药集团,并都拥有贞芪扶正系列产品的生产批准文号。但这个明星药品却遭到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长达7年的克隆侵权,经过省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几任领导及两家企业不屈不挠的维权努力,2008年12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终止贵州信邦“贞芪扶正胶囊”生产批文的通知。杨军表示,要以此为契机,将贞芪扶正产品市场做大做强,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也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立足现有优势品种,促进中药优势产品集群的形成。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二产抓延伸”的战略思路,扶正药业提出了“以甘肃医药资源开发为重点,以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入为纽带,以培育中国西部新型医药产业基地为发展方向”总体战略发展规划,首先要立足现有优势品种和道地药材产业资源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促进中药优势产品集群的形成。
在“贞芪扶正中药产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础上,公司还建立了当归、党参、丹参、甘草等其它几个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区及生产基地,并与兰州科学院化物所、甘肃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研究所、西安交大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分别就基地的生态环境、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新产品开发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开发。
以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为龙头加快从生产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在培育明星拳头产品的同时,扶正药业不断加大中药材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快新药研制步伐。公司投资3600多万元,在前几年研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支柱产品贞芪扶正系列的开发力度,2010年,相继开发出了大黄通便颗粒、海桂胶囊、黄芪口服液、贞芪扶正片、茜芷片5个新产品,并成功面市。目前,正在开发以道地药材黄芪为主要原料的芪花生肌胶囊,计划在2011年上市。
顺应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2010年12月18日,总投资1亿元,历时4年建设,亿瓶大输液塑瓶生产线正式投产,并通过了国家GMP现场检查认证。该生产线的顺利投产不仅填补了我省大输液塑瓶生产的空白,而且在设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方面也跨入了国内同类企业先进行业。预计年产量将达到1亿瓶,新增销售收入2.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新增税金2000多万元。
合作开发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即将取得国家生产批准文号,该产品上市后,将带来超过5亿多元的市场份额。
创立扶正研究院,加快新药研发进程。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研发力量分散、资金使用分散、成果不够显著等诸多问题日渐凸显。为了整合研究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技术投入产出比。2010年9月28日,扶正药物研究院应运而生。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担任扶正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以扶正药业和新兰药技术中心为依托,以药品、保健品、食品研发为己任,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以延伸甘肃道地药材产业链为目标,五年内实现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家二类新药2个以上,三类新药3个以上,四类到六类新药5个以上,开发非药食品、日用品6个左右,年创造产值过亿元的发展目标。目前,先期开展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和茜芷系列产品的药物作用机理和药物作用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上述两大系列产品进行深度开拓,开发软胶囊、浓缩丸、滴丸等产品。
塑造品牌形象增强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杨军认为,好的产品是做市场的尖端武器。“品牌好,消费者信得过,这是占领市场的首要条件。”
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打响扶正品牌。2010年,扶正药业、新兰药各类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药品招标采购中全面中标。目前,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分销机构及办事处,扶正系列产品、茜芷系列产品、高乌甲素系列产品在国内单品销售额均超过了亿元,这些产品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备受消费者青睐,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
全力开拓海外市场,使扶正品牌走向国际。扶正药业和新兰药两家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和特点,在2007年就开始了产品销售的国际化布局。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开展了对新兰药、扶正药业的产品商标注册保护和产品出口的前期工作。2010年9月,通过了澳大利亚 TGA认证,突破了产品销往澳洲的瓶颈。在非洲、美洲和俄罗斯市场开拓工作也取得了极大成效。美国扶正中药销售公司经营业绩逐年攀升。
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并购兰州康顺医药器械有限公司,“接棒”兰药集团,收购青海绿色药业……一连串的成功举措之后,在新一轮医改大潮中,扶正药业又将如何打算?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伟平在出席扶正药业亿瓶塑瓶大输液投产仪式时提出,要努力打造全国一流中药产业基地,推动陇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杨军豪情满怀地说“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鼓励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医药企业等政策,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快速启航陇药航母!”“2011年,扶正药业及旗下企业要努力实现年产值6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经营目标,以扶正药业为骨干,搭建大型医药工业集团,进而推动甘肃医药工业跨越式发展。”